系統所組成,而氮吹儀廠家核電反應堆以濃度3%左右的二氧化鈾做燃料,分散布置在堆 內,有安全控制手段,在任何情況下,即使失控或堆芯損壞,裂變反應會最后自然 停止,而不會演變為核爆炸。第二,核電站設置了三道屏障來防止放射性產物外 逸,確保不污染環境,不危害居民。第一道屏障是燃料包殼,即把核燃料芯塊疊 裝在鋯合金管內,作為燃料元件棒,管的兩端密封,放射性物質不能外逸。第二 道屏障就是壓力殼,這是一個壁厚為200mm左右的鋼制高壓容器,它把整個堆 芯和冷卻劑都裝在里面,管道也有特殊的防泄漏措施,即使第一道屏障有泄漏, 第二道屏障這個壓力殼也能把放射性物質密封住。第三道屏障是安全殼,這是 一個頂部為球形的圓柱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結構,內徑約37m,高60m,壁厚 0.9m,內壁還襯有鋼板。整個一回路的設備都裝在里面,即使第二道屏障壓力 殼破裂,放射性物質也被密封在安全殼內。安全殼有良好的密封性能,能承受極 限事故
引起的內壓力和溫度劇增,能承受龍卷風、地震等自然災害,能承受一架 波音707飛機墜毀的撞擊。第三,核電站還有一系列縱深的防御措施,如對核電 站的設計、制造、施工、人員培訓等都有嚴格的審批制度,以確保安全運行;核電 站有一套完整的保護系統,該系統以假想的最嚴重事故作為安全設計的依據,萬 一發生事故,能夠自動采取許多應急措施,甚至自動緊急停堆,以使事故不致擴 大,保證反應堆的安全和安全殼的完整;核電站的三廢處理有嚴格的標準和切實 的監督。所有這一切都是為了確保核電站的安全和把核電站事故的影響縮到 最小。 自從人類建設核反應堆以來,雖然發生過各種類型的事故,但真正釋放出放 射性的事故并不多,發生元件熔化事故的次數就更少。據統計,在19
79年3月 發生在美國三里島核電站事故之前,全世界反應堆發生元件熔化事故已知有19 次,其中有13次發生在研究、實驗堆上,有4次發生在生產堆上,只有兩次發生 364第十章 能源與化學 在核電站上(其中一次是發生在實驗性核電站)。這19次元件熔化事故,有15 次是在早期,即在1965年以前發生的,而1966—1979年期間只發生過4次,三 里島核電站事故是其中引人注意的一次。 三里島核電站位于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哈里斯堡的薩斯克海默河中三里島 上,電站共有兩個反應堆,發生事故的是二號堆,該堆的電功率為95.9萬kW, 屬于壓水堆,1978年12月起動運行。1979年3月28日清晨發生嚴重失水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