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關稅對科學儀器行業的影響會不可避免地傳導到下游的科研領域,這種傳導是多方面且影響深遠的。
從成本層面來看,美國作為全球實驗室設備和試劑的重要進出口大國,每年進口大量的實驗室設備和試劑,其中許多來自受關稅上調影響的國家和地區。特朗普政府實施的關稅政策,使得美國實驗室設備和專業科學儀器成本急劇攀升。例如,美國 ARES Scientific 公司首席執行官德魯?凱沃爾基安透露,公司供應產品約 40% 為進口,新一輪關稅宣布后,眾多產品報價已高出 20% 。對于科研預算本就因撥款取消和大學經費削減而緊張的美國科研機構而言,儀器成本的增加無疑是雪上加霜。科研人員在開展項目時,可能會因儀器價格上漲而面臨預算超支的困境。如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物理學家米哈伊爾?卡茨就對已列入撥款預算的科研項目價格存疑,不確定預算價格是否已包含關稅。這可能導致一些科研項目因資金不足而被迫縮減規模、推遲甚至取消,直接阻礙科研工作的正常推進。
在供應鏈方面,美國關稅政策帶來了極大的不確定性。許多高端實驗室儀器原產于德國、日本等國家,如今因關稅面臨價格上漲;即便部分儀器在美國本土制造,但其依賴的進口零部件同樣受關稅波及。例如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制造的 DNA 測序儀,可能依賴其他國家的光學元件和半導體,關稅導致這些零部件成本上升,進而影響儀器的生產與供應。并且,更換供應商并非易事,建立信任、檢驗質量需要大量時間。這使得科研機構在采購儀器時選擇受限,如果無法及時獲取所需的科學儀器,科研人員的實驗工作將無法按計劃開展,嚴重影響科研進度。
從長期發展來看,科學儀器行業受關稅沖擊,其技術更新與創新步伐可能放緩。為了應對成本壓力,儀器制造商可能會減少研發投入,這意味著新的、更先進的科學儀器研發周期延長。而對于科研領域來說,先進的科學儀器是推動科研突破的重要工具。缺乏先進儀器的支持,科研人員在探索前沿科學問題時將面臨更多困難,阻礙科研成果的產出,長此以往,會削弱美國科研在全球的競爭力 。
而從全球范圍來看,美國關稅政策還可能導致全球實驗室設備和用品價格飆升。這使得美國科研機構在國際合作項目中,因儀器成本問題面臨更多協調難題,甚至影響國際科研合作的順利開展,進一步限制了科研人員獲取全球科研資源與交流合作的機會,對下游科研領域的發展產生諸多負面連鎖反應。